关注公众号
新闻动态

天合元氢李丹博士:光储氢技术为绿氢带来经济活力

日期:2024.11.08

11月8日,第二届国际碱性电解水制氢关键技术论坛在上海举办,汇聚了电解水制氢产业链上下游的专家和业内领军企业。天合元氢研发中心负责人李丹博士应邀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,同与会者一起探讨光储氢系统解决方案的实际应用,以及行业面临的挑战。

目前氢能行业整体处于利好态势,国际上多国以政策激励与企业合作推动氢能技术研发应用,预计到2030年全球氢能直接投资额达3200亿美元、产业链产值超2.5万亿美元,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在2024年也不断加码氢能政策推动产业快速发展。然而氢能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,尤其是氢能储运技术不成熟、成本高,制约大规模生产与消纳,市场竞争力弱等。

李丹博士指出,随着组件成本占比的降低和发电量的提升,光伏发电的LCOE快速下降。然而,由于风光发电的波动性以及现有电力系统的不匹配,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断和不连续问题仍然存在,绿氢的平准化成本(LCOH)仍然是一个挑战。为了克服这些问题,天合元氢提出了光储氢一体化解决方案。利用电化学储能作为调节剂,实现电力的稳定输入;同时通过智能化的能量管理体系,结合AI大模型预测,同步调整电解槽运行功率,以实现氢能的稳定输出,满足下游应用端的需求。通过这些技术手段,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,推动能源转型和多元化发展。

电解槽作为制氢的核心设备,常常因其负荷难以与新能源的功率范围相匹配,而过低的负荷会导致氢气纯度不达标。因此,天合元氢提出了三大路径来提高电氢耦合比例:光储氢一体化能源互联网大系统、多槽混联电解制氢小系统以及隔膜、电极、流道等材料的设计优化,以适应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,同时确保氢气生产的效率和纯度。

李丹博士认为,在新能源2.0时代,我们追求的不仅是能源的可靠供应,更是其可持续性与发展性。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基地大规模集中开发,可以实现电力成本的显著降低,为新能源制氢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。而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,包括24条交流线路和14条直流线路的设立,更是为新能源的远距离、大规模输送提供了坚实保障,加速了氢能产业的成长。

绿氢作为一种零排放的清洁能源,目前的成本较高,大约在16.8-33.6元/千克。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、规模化生产的效应以及全球范围内政策的支持,加之未来碳税的潜在影响,绿氢的生产成本有望降低。这些因素将共同作用,提升绿氢的经济竞争力,并推动其在能源市场上的大规模商业化和应用,绿氢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。

最新资讯